栏目导航
张子敏:用生命构筑国家煤炭安全生产丰碑
“安全是什么?是企业的生命,是家庭的幸福,是单位的效益,是社会的稳定。”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所长张子敏教授的话语掷地有声,“作为一名瓦斯地质科研工作者,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无比神圣的使命。”张子敏一生致力于国家煤矿生产安全事业,把火热的激情燃烧在瓦斯地质科研与教育事业的最前沿,用生命和梦想构筑起一座闪光的煤炭安全生产丰碑。
“怎么样才可以把理论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运用于全国煤炭生产实践,为拯救矿工生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切实有效的贡献呢?怎样才能把煤层中的瓦斯赋存状况直观地显示出来,为瓦斯治理提供理论依照呢?”2008年11月21日,在山西省阳泉市举行的全国矿井通风与瓦斯治理学术研讨会上,张子敏以《河南省瓦斯地质规律研究及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为题作了演讲。经过缜密的分析,他强调:“实践证明,编制煤矿多级瓦斯地质图是瓦斯治理的根本和关键。”
“瓦斯存在于采矿活动始终,既有静态特征,更具有千钧一发的动态特征。瓦斯、煤与矿工同处一室的现状及工人身处与魔共舞的险境十分令人担忧”张子敏的演讲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广度,针对性强,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在与会的400多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会后,太原理工大学、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潞安集团、阳煤集团、同煤集团等单位纷纷邀请张子敏去他们那里讲学,参加会议的人还争抢着向他要演讲稿。
能够作出如此精彩的演讲,缘于张子敏大胆的理论创新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多年来,他先后负责完成了《全国煤矿瓦斯地质编图》、《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平顶山矿区构造演化和瓦斯地质规律》、《新密煤田瓦斯地质规律和突出危险区域预测研究》、《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矿区(矿井)瓦斯地质图》、《晋城寺河、成庄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地质图》、《河南省瓦斯地质规律研究及煤矿瓦斯地质图》等多项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地质图编制研究工作,并主持完成了40多项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的瓦斯地质研究课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些年来,张子敏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13项。
1998年,他编制了《1∶5000平顶山八矿瓦斯地质图》和《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国家煤炭工业局将瓦斯地质方面的有关内容写进了《煤矿安全规程》。2007年,由他技术负责的《河南省瓦斯地质规律研究及煤矿瓦斯地质图》成为河南省煤矿瓦斯治理水平的标志性工程,其成果被专家鉴定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科研靠的是精神、信心和坚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能够为1%的希望付出100%的努力。”张子敏说。在呵护煤矿安全生产的漫漫征途中,他曾多次临危受命,亲临矿难现场,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抢救方案,解救被困矿工,为破解瓦斯治理这一世界难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4年10月20日,河南省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公司大平煤矿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48人死亡、35人受伤。这起事故震惊了全国。作为专家组成员,张子敏参与了事故的调查工作。
“搞科研一定要有坚韧不拔的吃苦精神、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张子敏说。在事故调查的那一段时间里,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12点之后,翻阅新密煤田和大平煤矿大量的瓦斯地质图表和记录,一直查到出事故前的最后一次巷道编录。
他还查阅大量资料,再将有效信息与大平煤矿的真实的情况联系起来,由于150余米巷道被突出煤岩体堵塞,在没办法进入现场的情况下,他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和区域构造演化理论,分析受秦岭造山带推挤作用,推断出在距地表垂深达612米的岩石掘进工作面放炮,揭穿了倾向南西、走向北西、落差约为12米的逆断层的结论。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经过全面勘查,结果与这个推断完全吻合,由于张子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是依据,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作出了及时、科学及妥善的处理。
“张教授对大平煤矿事故的准确判断绝非偶然,他有着高度的学术敏感和很高的学术见解水平。他不断总结、及时追踪、挖掘新信息、研究新问题,引领了瓦斯地质研究的方向。”郑煤集团原总经理姜光杰说。
事故调查结束后,郑煤集团邀请张子敏对集团所属矿井进行了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研究,完成了集团新密矿区、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和瓦斯地质编图。之后,该集团煤炭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再没有发生瓦斯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从此,郑煤集团一举跃上了跨越式安全发展的“快车道”,为河南煤炭行业乃至整个中国煤炭行业树起一面鲜明的旗帜。
在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等煤矿安全的理论研究和研发技术上,张子敏用永不言败的努力实现了一次次跨越,展示了科技报国、大爱济世的宏愿。
1992年,张子敏等出版了我国第一幅《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和《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编制》原创性成果。2005年以来,《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该图预测的沁水煤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新疆淮南乌鲁木齐煤田三个高瓦斯区被确定为我国“十一五”至“十二五”煤层气开发基地。
1993年,中央、国家主席参观《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并留影。同年,瓦斯地质被批准为煤炭工业部重点学科,“瓦斯地质新学科与课程建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97年,张子敏开始主持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的工作。如今,这门学科已成为河南省级优秀一类重点学科。
1998年5月18日,国家煤炭工业局局长张宝明给张子敏写信指出,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编制瓦斯地质图,并进行了全国煤矿瓦斯地质研究工作,既提高控制瓦斯事故各项工作的前瞻性和计划性,又指导现场安全技术措施,是一项重要的安全基础。国家煤炭工业局支持你们的研究工作”。1999年8月11日,时任河南省副省长的陈全国来到瓦斯地质研究所,听取张子敏汇报《平顶山八矿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地质图》,很高兴地称赞说:“你们把瓦斯分布编成图,一目了然,把看不见变成了看得见,这样预防灾害就超前了,你们的工作意义重大。”
张子敏等在编图过程中提出的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瓦斯地质方法和指标、瓦斯地质单元法、以构造煤和高能瓦斯为核心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有关内容写入《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和《煤矿安全规程》。尤其是完成的煤炭部重大攻关课题“编制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是瓦斯地质研究的里程碑,也是我国煤炭安全技术探讨研究的里程碑。其涉及的范围之广、层次之深、难度之大,都是空前的。
该研究成果查明的我国煤层瓦斯资源量为34万亿立方米,与14年后的2006年国土资源部查明的中国煤层气资源总量36.8万亿立方米十分接近,为我国煤层瓦斯资源利用和瓦斯灾害防治战略性规划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是依据。该研究成果被国家发改委、中联煤层气公司、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等多家国内国际组织引用。
2006年,河南省决定在全省开展河南省瓦斯地质编图工作,张子敏为该项工作的专家技术领导小组组长。2007年,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决定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行业标准,明确由张子持。
目前,他领导的瓦斯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级项目有: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课题1个,“863”项目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个,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个;承担教育部和河南省的项目5个,承担企事业委托项目30多个。在该学科承揽的研究项目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项目有20多个。
多年来,张子敏的科研成果备受各级领导关注。1999年6月27日,时任国家煤炭工业局副局长的王显政到瓦斯地质研究所听取了张子敏汇报瓦斯地质工作,观看了他编制的平顶山八矿瓦斯地质图,对他的不懈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2008年10月3日,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监局局长在河南省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瓦斯地质研究所,认真询问了瓦斯防治研究的进展情况。当他得知学校在国际上首创瓦斯地质学科和在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矿井瓦斯灾害治理领域里取得的成绩时,高度赞扬了研究所科研人员刻苦攻关、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
同年11月7日,国家煤监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王树鹤在北京听取了张子敏关于全国煤矿瓦斯地质研究课题进展情况的汇报后感慨地说:“从地质构造控制理论研究瓦斯赋存、瓦斯分布、瓦斯突出,你们做得很深、很好;编制煤矿瓦斯地质图,你们承担了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的重任,有了这个标准就更加有助于在全国推广。”
煤炭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对他的巨大贡献和杰出成就更是赞不绝口。平煤集团原总经理聂光国说:“1993年,张子敏的工作对平煤集团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尹尚先更是钦佩地说:“张教授创立的瓦斯地质学科博大精深。”
在多年的科学研究中,张子敏以他高超的专业方面技术水平、严谨的学术作风和献身科学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张子敏,瓦斯地质学科创始人之一,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总体方案》、《国家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编制组专家。
河南省第一层次重点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带头人,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完成《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等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20余项,获得专利3项,出版著作10余部,目前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企业项目多项。
30多年来,他始终致力于瓦斯地质科研与教学工作,并多次作为专家组组长和成员处理煤矿事故,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